中日八年抗戰勝利之初,王大閎從美國返回大陸,懷著滿腔熱誠,

想為重建祖國貢獻所學,但是內戰又漫延各地,只好由上海,香港而來台北。


  在大陸停留的那幾年,王大閎與幾個朋友合組一建築師事務所。


  說來真巧,幾年前我寫了一篇〈搶救落水山莊〉,在台灣的《建築師雜誌》

發表後,我又突發奇想,想到也許可以投稿到大陸的刊物。於是,在無人推薦

之下,我把稿子及幻燈片逕自寄到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的一本期刊

《********》,沒想到隔了半個月,竟接到甫自清華建築系退休的

陳衍慶教授從北京打來的電話。他表示,這篇文章他想登在北京另一本刊物

《*******》,徵詢我的同意,我當然很樂意。


  話未說完,陳衍慶教授忽而想起什麼事,問我:「費正清夫人的書

《林徽音與梁思成-一對探索中國建築的伴侶》是妳翻譯的?」我答是。

他顯然詳細讀了那本書。


  1950年2月,梁思成與陳占祥共同提出《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

中心區位置的建議》,即所謂的「梁陳方案」,建議在北京元明清

古城的西側,建設中央行政區,以使「古今兼顧,新舊兩利」,為城市的

持續性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。


     51.gif  
          陳占祥

  《林徽音與梁思成》一書裡 p.254 提到:「梁思成轉而向當局提出

第五條建議,即在城西沿著南北軸向建設新的政府行政中心,

這樣既能進行重要的新建設,又不破壞城市原有的中軸線。他寫文章、

作報告、奔走呼號。在留英的城市規劃專家陳占祥的協助下,

思成把整個計劃寫成建議書,自費印行。」


  陳衍慶沉吟一會,向我解釋:「陳占祥就是我的父親。」


  不打緊,他又說起他父親早年跟王大閎合組過事務所。陳占祥已在

2001年辭世,他的兒女為他出版了一本紀念文集《建築師不是描圖機器-

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城市規劃師陳占祥》。


  陳占祥在書中 p.13 寫道:「1947-1949年,我與陳謙受、王大閎、

黃作彝、鄭觀萱等五位朋友在上海辦了『五聯建築與計劃研究所』,

但只作了一項工程:上海漁管處碼頭及冷凍庫。當時國民政府腐敗,

惡性通貨膨脹,建設事業陷於停頓。此時期內,我被借調到上海建設局

都市計劃委員會任代總圖組組長。因而與這些朋友相遇,由於志同道合,

成立了五聯。」


52.jpg   
   一九三○年代末期,王大閎與鄭觀萱的二姊(圖左)在香港合影


  是遺傳,是命運,或僅是巧合。這兩家,幾代皆為建築人。

王大閎的兒子,王守正是建築師;陳占祥的兒子陳衍慶唸建築教建築,

而他的孫子也畢業於清華建築系,目前在北京開一家裝潢公司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成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