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位媽媽跟我說:在家念教材,可能是因為沒同儕,
小孩越念越沒興致。
我回答她:那就送補習好了,補習班多的是同儕。
她卻回答:自己從小補到大,英文也沒補怎麼樣,所以
不想送小孩去補習。
那麼,同儕是藉口?還是原罪?
也有小孩念私小,每周已有多堂英文課。可是,家長
覺得孩子的英文還是需要加強,所以買了成寒教材。可是,
家長寫信給我:放給小孩聽,小孩沒興趣。
我想:有些家長可能沒有仔細閱讀《早早開始,慢慢來》
第一篇:孩子學不好英文,都是家長的錯。
老實講:小孩一開始對英文沒興趣,那是很正常的。
小孩所以沒興趣,那是因為他的英文不夠好,沒成就感。
因為英文不像其他的科目,臨時抱佛腳,就可以應付。
語文是長期累積,一點一滴的,每天都要進行,沒辦法
快快念,打短線。
小孩什麼時候才會真正對英文有興趣?
要等到程度進步到可以享受英文,這時孩子才會發現到
英文的樂趣。在過門檻之前,怎麼可能有興趣?大人就是很
明顯的例子啊!
那些陪小孩念英文很成功的家長,稟持的觀念是:不管
孩子有沒有興趣,你就是要每天陪著,有時甚至是「押」著。
每天都要看到孩子進步。
如果小孩還小,就管不動他,那以後更是束手無策了!
念英文,要養成習慣。小孩就算不願意,家長一樣要
「教養」--每天「押」著小孩,從一點點開始做,慢慢
增加進度。而不是縱容小孩,不想念就不念(小孩太寵啦)。
假設,用錢能夠買到英文(程度),那也挺不錯的!
舉個實例:有位男讀者,高中畢業後,家裡送他到美國
念了兩年語言學校,加上四年大學,不知道有沒有花近千萬
台幣。然而他剛回台灣時,多益才考七百分,於是訂購了
成寒英語教材,我也不知道他現在念得如何?但記得他剛買
教材時,有時會到部落格上留言......
有一次,有位讀者問我要不要背人名地名(其實在書上、
部落格上我早就寫過了),這位留美六年的年輕男子竟然好心
幫忙回答:單字多看幾遍就會了,何必背。
就是這種學習態度,讓一個人留美多年之後又要重新
學英文。
昨天幼幼學堂,有對雙胞胎男生活潑可愛,才念大班,
已經背了一千多個單字。在上講座的過程中,熱烈參與:
提問題、做回答、大聲跟述......
據媽媽說:這兩個小男生,如果沒有每天押著他們念,
他們就樂得天天玩耍。可是,在家長的堅持之下,每天飯後
就是上英文、聽英文、背英文,從剛開始的反抗,到現在
已經習慣了。只要媽媽一叫,就乖乖坐下來,開始上課。
小孩養成習慣,起碼要一年多以上。
就算已經習慣了,倘若家長懶一天,小孩也樂得涼快去。
因為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天性啊!
在我看來,學英文也是教養的一環;如果孩子小,就管不住
他每天念一些英文(念一點英文,不算虐童吧?),在教養上
其實是有一點點缺失的(父母不該任由孩子操縱你)。
寫這篇小文是為了你的孩子好,希望有些家長不要又隨便
罵我。
請看另一篇:〈半哄半騙半強迫〉
http://www.7headlines.com/article/show/3814870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