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我跟一位媽媽談,提到:
我從小從書本中看到多采多姿的世界,一心嚮往。
然而上了國中,英文不好,曾經造成我很大的痛苦。
我想走遍全世界,非得先把英文學好不可。
我極力想改善自己,不然這痛苦會一直延續下去。
在英文方面,我把所有的方法都試過了。我所以
能夠學好,並不是突然之間,而是一股「榮譽心」(self-pride)
驅策著我,就像我一直都想把事情做好,如講座、寫文章
出書、旅行辦活動......
而今,我偶爾還是痛苦著。看到讀者不夠用功,我
還是會隱隱作痛,想不明白原因--尤其當他們寫信跟
我懺悔時。我常常在想,要怎麼幫助大家呢?
曾經有位女生跟我說,好一陣子沒念英文了,很後悔。
我回信鼓勵她。她說因為母親病故,讓自己無法專注。
可是,我又從她的信中往下拉,驚覺三年前她已經跟我
懺悔過了,那次是因為母親生病,所以念不下英文,而我
也寫了長信鼓勵她......
我是個心思非常細的人,任何人的一個眼神,我都
可以會意到。更何況讀者大大小小的痛苦,尤其學不好
英文的痛苦,都會挑起我感同身受的那條線,隱隱作痛。
跟那位媽媽言談之間,我終於想出其中道理來。
她跟我說:從小功課不好,我也不會覺得怎樣啊!
啊!That's it!
原來是,有人在乎,有人無所謂。態度,造就一切。
一件事,我會感到痛苦,但,有些人好像不會。
如果,一個孩子從小有榮譽心,一心想把事情做好,
不管做什麼,都會做好。第一名不是很重要,但想「做好」
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