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眼間,Sophia 去美國已滿一個月,她的
種種見聞,透過生花妙筆,讓我們見識到美國生活
的另一面。
她表是:她一開始最「驚訝」的是,美國小學
並不是如我們電視上看的,好像什麼都很自由(隨便)。
她說的沒錯,據我的經驗,美國人的自由是建立
在不影響他人的原則上。以下是 Sophia 的文章:
小孩上小學到現在是第三週了,
一開始的適應期,總算熬過去了。
語言的隔閡、制度的差異、上課方式的不同,都讓
我們--特別是孩子,摸索了一陣。
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大人盡力維護孩子的
安全,孩子也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進行學習。
圖1 交通導護志工爺爺,舉起stop時一定要停車,在
上下學時間,經過 school zone, 時速一定要在
20mph 以下。
去學校辦註冊的那天,整潔的校園讓我留下美好的
第一印象。(這間學校的評比是滿分 10 顆星的學校)
圖2 進了學校,要先在 reception 那兒登記姓名、
到訪理由,因為我們是外國人,還影印了我們的護照。
(其他人,則是要德州駕照。)
(照片尚未傳完,這個部落格說我這個月已用完照片額度)
圖3 在等待的時候,我發現路過的每班學生,小朋友都是
安靜的排成一列,迅速的前進,沒有人嘻笑打鬧。
時不時有一些小朋友自己出來上廁所,臉上都掛著
開心的笑容,跑進廁所,又跑回教室。
我跟女兒說:「妳看她們都很開心,上學一定是件
快樂的事!」
我看到:快樂和有秩序是可以並存的。
那天從學校拿了一疊厚厚的表格和一本家長手冊
回家。家長手冊裡鉅細靡遺,寫著學校運作的方式和
家長該遵守的規則。
我舉一些讓我印象最深的例子:
1. 上學絕對要準時
因為 Building routines that encourage
organization and self-starting are an
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your child
does in school.
因交通、天氣等因素,偶爾遲到可以通融,但是
經常遲到是不被允許的。
7:45 開始進入學校,8點整開始上課。
遲到的小朋友會拿到單子,要拿去交給老師。
我後來真的看到遲到的小朋友,必須先在 Reception
登記,並且那位行政老師拿了張白單子給小孩。
2.重視交通安全
停車區有嚴格的限制,
家長手冊中附了平面圖,請大家遵守停車規則。
Pick-up也有規定,3點才能開始排隊等候,以免
佔住道路。
3:15 開始依照各家車上的號碼牌叫孩子出來
(所以孩子一定要記住屬於自己家的號碼)。
在排進接送隊伍時,絕對不能離開駕駛座,即使是
協助孩子上車也不行,有老師會協助;並請家長提醒孩子
要從 curb-side 上車,老師不能過去 street-side 協助
(保護孩子也保護老師)。
同時也絕對不能使用手機,包含通話和傳簡訊。
孩童的安全,絕對重要於任何一件與他人的約定。
No appointment or deadline is more important
than a child's safety.
3. "不可以在學校進行生日派對的邀請,除非全班
同學都受邀。"--這一點我還蠻感動的,顧慮到
班上可能人緣比較不好或是比較內向的孩子。
Invitations to your children's birthday party
should not be distributed at school unless
the entire class is invited.
4. 沒有制服,但要求學生要穿著適合其年紀的服飾,
例如不能穿著有冒犯意味的T-shirt, 不能穿太短的
裙子,不能化妝等。
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wear clothing that
is age-appropriate and not offensive (e.g.,
no shirts with offensive phrases or pictures,
no extremely short skirts and dresses,no
make-up,etc).
5. 歡迎家長來當志工,但要先通過背景調查--an
annual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,
先上網登錄,再交個人的 identification 去學校,
例如護照影本,大約需要2週的審核時間。
廁所也是大人和小孩分開使用,第一天女兒要上廁所,
我要陪她去,Reception 的行政老師攔住我,
說那是 girl 的,大人不能進去(即使我是媽媽)。
她說若我需要上的話,另一邊有大人的,我說
我只是想陪一下。她說不用擔心,很安全的!
圖4 兩三週下來,我發現美國的小學(至少我們這間)
比我認知中的還要保守與嚴格,對家長的要求比對孩子
的要求更多!(在台灣,大概要被批評為"擾民"了)
但也因為這樣,孩子才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。
羨慕美國的制度之外,身處在台灣的我們,除了
抱怨之外,能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麼呢?
圖5 短暫的異地生活,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我們的家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